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55    次浏览
湘者,湘江也,湖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北连洞庭湖注入长江,湖南省因此被称为湘,湖南人也因此被称为湘人。湖南省与新疆相隔数千公里,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程中,几代湖南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占中国版图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久为沙俄帝国所觊觎,不断武力侵吞。公元1864年,沙俄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割占了中国西北边疆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后,沙俄又利用民族分裂主义分子阿古柏侵占了整个南疆,进而侵犯北疆,于1871年出兵将伊犁及其周边约7.3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霸占。这时,一位湖南人站出来对清王朝的统治者说话了,他主张朝廷派兵征讨,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就是湘籍名将左宗棠。1875年,清廷终于同意对新疆用兵,武力收复新疆,并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时年68岁的左宗棠率湘军披挂上阵,率部入疆。他还命军士抬着一口棺材随军征战,表达他“疆土不复我不还”的决心。他深知新疆地广人稀,民生凋敝,根本无力承担数万大军的粮草,从内地调运,补给线太长,难免贻误军机,所以他指挥部下,每收复一地,即留下一部分官兵屯田植树修水利,以就近解决粮草给养。这样,他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到1878年1月,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虽是兵临城下了,但要从骄横的沙俄手里讨回伊犁,无异于“探虎口索已投之食”,谈何容易!这时,另一位湖南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领命出使俄国。他不顾沙俄的威胁恐吓,不顾个人的安危,一到谈判地点圣彼得堡,就召开了各国记者招待会,将伊犁问题的始末和沙俄的卑鄙行径和盘托出。这一招使清政府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也迫使沙俄不得不同意交还特克斯河谷约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通往南疆的穆扎尔山口。当时的甘陕总督杨昌睿为此写诗:“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对以左宗棠为首的湖湘子弟西征绝塞、收复新疆、戍边屯田的历史功绩大加赞誉。70多年后,左宗棠、曾纪泽均已作古,但新疆又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头。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势,一举攻克兰州。紧接着“一野”第一兵团湘籍虎将彭德怀、王震率数万雄兵北穿星星峡,西出玉门关,直叩新疆大门。是和是战,形势迫使新疆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必须作出选择。新疆警备司令湘籍将军陶峙岳深明大义,为免生灵涂炭,冲破重重阻力,毅然于1949年9月25日率部通电起义,迎接解放军进疆。昔日的对手成战友,彭德怀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任第一副司令员,陶峙岳任第二副司令员。3个湖南人伏在同一张军用地图前,开始勾勒新疆未来的蓝图。为了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各族群众的负担,当时进疆的人民解放军和起义部队进行生产建设,屯垦戍边。屯垦是为了戍边,边防再也不能空虚;戍边就必须屯垦,非如此不能解决戍边战士的衣食之虞。当时党中央指示:我们的屯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屯垦事业,绝不能与老百姓争地争水。于是,将军们亲自骑着马,背着望远镜,带着勘探人员,沿着古尔班通古特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边缘,沿着天山南北的荒漠戈壁,沿着数千公里的边境,找地找水,把部队开出了城市,开到了一个个几乎完全与世隔绝的荒漠戈壁,开始了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军垦事业,打响了一场艰苦程度绝不亚于攻城略地的没有硝烟的战斗。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新疆屯垦,古已有之。自西汉起,历经多个朝代,均走不出“一代而终”或“半代而终”的结局。原因是什么?没有女人的加入嘛。王震更加直白:“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这位湘籍将军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决定到湖南省招女兵,于是就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和大批湘籍能工巧匠踊跃援疆的壮举。当年进疆的湘女,除极少数留在乌鲁木齐市党政军机关外,绝大部分都被分配到基层,以柔弱的身躯和男兵们一起披荆斩棘,含辛茹苦,战天斗地,开荒生产,为稳定兵团、稳定边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她们在地窝子里结婚,在地窝子里生儿育女,成为兵团的第一代母亲,她们为戈壁荒漠带来了第一声婴儿的啼哭,这不啻是一篇胜利者的宣言,它宣告中国西部最伟大的军垦事业后继有人,必将代代相传,永葆青春。